初中女生给妈妈做四菜一汤,妈妈居然可以说出这么“阴阳怪气”的话?

时间:2023-08-30 17:07:28       来源:腾讯网

初中女生给妈妈做四菜一汤,妈妈居然可以说出这么“阴阳怪气”的话?

文 | 米粒妈

前几天米粒妈被一个热搜弄得又难受了,一个14岁的初中女生,想着自己放暑假了,就给妈妈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这顿饭看起来营养搭配很均衡,四菜一汤,光那个排骨玉米汤可能就要炖一个多小时,可谓是用心良苦。

本以为会得到妈妈的夸奖,结果妈妈看到后第一句话是:

我是要表扬你吗?

这谁顶得住啊?米粒妈在家的时候,只要是我下厨,无论是米粒爸还是米粒,全都得赞不绝口!

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,也不管到底是不是真的好吃,他们俩都会用超级浮夸的语气说好吃。每当这个时候,我会觉得我的劳动是被尊重和被看见的。

其实换做是我也一样如此,如果是米粒爸下厨,我也一定会夸。成年人尚且都要相互鼓励,何况是孩子!

如果我家米粒突然给我做了四菜一汤,我简直要高兴坏了。

视频中这位家长用的是反问句,真的是做到了把天聊死的极限,直接把孩子期待的心情一下子冻住了。

妈妈接着又说:

你做这么多菜,我们两个人怎么吃?”。

显然,她觉得两个人吃四菜一汤吃不完很浪费。但是话又说回来,咱们都已经做家长那么多年了,都做不到每顿饭做的量正正好好,这要求未免也太吹毛求疵了。

而且谁都能看出来,孩子的重点不是吃,而是仪式感和一番心意。先肯定孩子的努力和付出,然后再吃开心了,把剩下的装饭盒,下顿再吃怎么了?

所以阴阳怪气真的令人窒息,生活中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“阴阳人”,很可能在家阴阳孩子最疯狂。

“我要表扬你吗?”

有个爱阴阳的父母,真的是一件非常要命的事情。世界上唯有当父母是没有门槛的,而那些酷爱“阴阳”,喜欢扫兴的人一旦当了父母,他们的孩子很有可能就是第一受害人。

其实在米粒妈看来,以“吃不了会浪费”这个理由作为“阴阳”孩子的借口,真的挺牵强的。

因为就算吃不完,放冰箱转天再吃一顿也没问题,咱们出去吃饭,很多时候都会打包带走的。

评论区也是一片不理解的声音:

大家都觉得自己如果简单做出一丝丝贡献,家长都会非常知足的,这个14岁女孩做的可是四菜一汤诶!而且排骨汤超级复杂的好吗!

对于很多家庭来说,初中的孩子不狂玩手机,不给家里添乱就谢天谢地了,如果还能帮家里分担家务,做出来一桌子菜,那简直是“天使娃”,是福报。

面对评论区的质疑,这个妈妈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种阴阳怪气有多令人窒息,甚至还出面反驳说:

我在孩子眼里是很优秀的。

这种孩子呼吸都是错的,自己却自我感觉超级良好的家长,简直是童年阴影系列呀!

其实每个人的原生家庭差异都很大,有的家长脾气好,善于鼓励和引导孩子;有的家长就特别喜欢打压孩子,语言暴力级别五颗星;也有的家长就比较阴阳怪气,让孩子感受到一种低气压的窒息感,她慢条斯理地说一句话,就可以抹杀你一天的好心情。

米粒妈有个朋友是小学老师,她班上有个男孩子就是特别自卑,说话支支吾吾,回答问题声音很小。

她后来试图找这个孩子谈心,帮助他建立信心,才了解到,孩子的妈妈从小就打压他。

男孩说:

我妈妈说我脑子笨,怎么学都学不会,说我不适合读书,就是个笨蛋,学了也白学。

这种下定义的点评,如果常年伴随在孩子耳边,无异于一种洗脑,孩子真的会相信自己就是这样的。

之前米粒妈看到一个美国留学生的直播,她皮肤比较黑,但五官立体,化着浓浓的烟熏妆。她说自己的长相在国外还蛮受欢迎的,因为很有东方特色。

说到这,坐在一旁的妈妈竟然立马反驳说:

她从小就是个小黑妞,五官也不好看,嘴像猪一样。

这直播间里当时有很多人,承受了妈妈对自己20多年的容貌打击,想必这个女孩要内心非常强大,才能这么自信地意识到自己在异国的审美中是美的。

但其实在国人的眼中,她长得也很美,根本不像妈妈说的这么难看。

扫兴也是一种霸凌

前段时间母亲节,一个初中男孩给妈妈买了一大束花,结果被妈妈大骂一顿。

儿子希望妈妈开心,可是妈妈只看到这束花不实用、浪费钱,还逼着孩子去花店把花退掉。

看到孩子委屈得一直哭,妈妈反而不理解:

这小孩送给妈妈的礼物,送的人开心,收的人更开心,这才是真正的好礼物。

代入孩子的视角,他懂感恩、有行动,简直是一个再贴心不过的孩子了。

妈妈不知道儿子对她的爱吗?

她知道,但是她直接忽视了这份情感,反而将关注点放在了礼物本身的问题上。

这简直太让人扫兴了,就好像看到一桌子饭菜,却只想到做太多浪费的这个妈妈一样。

但是这个家长跟热搜中这个阴阳女儿做太多饭的妈妈还有些不一样,她的扫兴纯粹是因为务实,她跟孩子不在一个频道,思维方式不同,导致非常败兴。

但是能说出:“我要表扬你吗?”的这个妈妈,可能真的只是没那么爱她的孩子,她无论做什么都是错的,她就是能从中挑出错处来,而且绝不配合她的心理预期,她可能完全知道孩子在期待怎样的回应,但是她就偏不。

心理学家苏珊·福沃德曾经提出的著名概念——“有毒的父母”。

他们无法感受和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,甚至会在情感上伤害子女,这是“不称职的父母”,更是“有毒”的父母。

在“有毒”的家庭体系中,孩子会逐渐“中毒”,导致自我价值感缺失。

在心理学中,羞辱、无视、孤立、冷战、贬低、咒骂、威胁、污蔑、中伤等方式,都是精神虐待的范畴。

那些长期生活在父母冷漠言语中的孩子,其实就是长期承受精神虐待的人群,这对于孩子来说,是一种霸凌。

所以霸凌绝不仅仅存在于同学之间,在家庭中,父母对子女的霸凌也并不罕见。

被嫌弃的孩子的一生

米粒妈之前在某乎上看过一个故事:

有一次过年,po主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MP3,在姥姥家吃完团圆饭,他在房间里带着耳机跟着哼歌,结果摘了耳机,客厅里坐着的妈妈当着全家人的面,嘲笑他唱歌真难听。

从此之后,那个MP3po主就再也没用过,也没有再唱一首歌,每次公司有活动让他唱歌的话,紧张冒汗都是轻的,严重的话腿都会发抖。

用po主自己的话说:

我都30岁了,这道坎都没有过去,你们觉得孩子会怎么样呢?

这个兴致勃勃做了一桌子饭菜的女孩,可能很难再有兴致做一顿精致的菜肴了。

“我是要表扬你吗?”这样的语言,每一句都会像扎在孩子心里的刺,看起来皮肉无恙,却会在某个阴雨天隐隐作痛。

还看到过一个留言,说:

我妈小时候经常挨打,所以她有时候会觉得我过得太好了,觉得一个小孩子不应该过得那么好,挨打才是正常的童年。

在油管上看到过一个视频叫:《Why parents bully their children》.

说很多家长都会霸凌自己的孩子,这种霸凌甚至可能是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。他们霸凌孩子,只是希望让自己感受好一点。

这些父母曾经极度害怕自己犯蠢,在过去的经历中,他们曾受人轻视。

但现在,他们面对一个充满犹豫和软弱,显得非常蠢笨的孩子时,他们会火冒三丈,并开始嘲弄和攻击孩子身上出现的,实则存在于自身且令他们害怕和厌恶的部分。

他们在这种攻击中得到满足,孩子变成了他们的出气筒,而他们攻击的其实并不是孩子,而是把自己那些不完美、不自洽的部分,找到了出口,安放在了孩子身上。

长期被霸凌的孩子,可能要到成年后,才会意识到自己是被家长霸凌了。但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,精神虐待长期伴随,施暴者和受害者全都不自知,伤痛就这样暗戳戳地形成,难以愈合。

其实这个视频,只是一个不够爱孩子的“有毒家长”的放大版。不排除这个话题能成为流量密码,所以被故意放到短视频平台让大家讨论的可能性,但是既然能被讨论上热搜,足以证明,这是很多人的童年缩影。

米粒妈也会反思自己,我真的百分百在用包容之心爱孩子吗?我真的可以做到一点都不霸凌孩子,不对孩子的幼稚行为进行言语攻击吗?

可能很少有家长是能完全做到的。

教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,要让孩子在无害的环境中成长,除了教会他们抵御“外敌”的抗挫力,其实我们也得严于律己,发现自身是不是本身,就是一个潜在的霸凌者。

孩子有钝感力,比较扛造固然好。但如果真的是敏感、细腻的孩子呢?他们的内心伤痛由我们造成,真的就大可不必。

外界本来就荆棘密布,家和父母,应该是孩子永远地避风港,应该是孩子心灵深处最柔软的所在。

个人简介:@米粒妈爱分享 米粒妈,美国海归,海淀家长。专注学习干货、教育经验和升学。

关键词: